日期:2025-07-07 08:55:07
1. 材料概述与分类定位
W7Mo4Cr4V2Co5(中国牌号,国际通用代号M35)是一种钨钼系含钴超硬型高速工具钢,简写代号“7-4-4-2-5”代表其核心合金元素比例(钨、钼、铬、钒、钴)。该材料通过高碳(1.05–1.15%)与多元合金协同作用,实现超高硬度(HRC 66–68)和卓越红硬性(600℃硬度>54HRC)。其设计初衷是满足高速切削(线速度≥80m/min)和难加工材料(如钛合金、高温合金)的加工需求,在航空航天、精密模具等领域占据不可替代地位。
2. 化学成分与合金协同作用
关键元素功能:碳(1.05–1.15%):形成碳化物骨架,提供基础硬度和耐磨性。钨(6.25–7.00%)+钼(3.25–4.25%):生成Mo₂C/W₂C碳化物,高温下二次硬化,维持热硬性。钴(4.50–5.75%):抑制碳化物聚集,提升高温稳定性与红硬性。钒(1.75–2.25%):细化晶粒,增强耐磨性;铬(3.75–4.50%):抗氧化与耐蚀性。杂质控制:硫、磷≤0.030%,减少热脆性,保障加工安全性。
3. 物理与机械性能特性
4. 热处理工艺与组织转变
热处理是激活材料性能的核心流程:
退火(730–840℃):软化组织(≤269HB),便于机械加工。淬火(1180–1220℃油冷):双预热(730–840℃):防止热应力开裂。高温奥氏体化:溶解碳化物,形成过饱和马氏体。回火(530–550℃×3次):二次硬化峰:500–600℃析出Mo₂C/W₂C,硬度不降反升。三次回火:彻底消除残余奥氏体,稳定尺寸。
5. 核心性能优势与局限
核心优势:红硬性:600℃下硬度>54HRC,支持持续高速切削。耐磨性:碳化物硬相(如VC、WC)抵抗磨粒磨损,延长工具寿命10倍以上。抗热疲劳性:钴元素稳定组织,适应反复热循环(如压铸模工况)。主要局限:韧性偏低:冲击功仅0.23–0.35J,高冲击载荷易断裂。磨削性差:高硬度碳化物导致砂轮损耗快,需金刚石砂轮精磨。成本高:钴含量>5%,原材料价格显著高于普通高速钢。
6. 应用领域与典型场景
超硬材料切削刀具:航空钛合金铣刀/钻头:切削温度>600℃时仍保持刃口锋利。高温合金车刀:加工镍基合金(如Inconel)时寿命提升50%。高精度模具:冷挤压模冲头:抗压强度>2500MPa,耐受反复冲击。精密压铸模:锌/镁合金压铸,抗热疲劳变形(<0.01mm公差)。特种耐磨部件:航空轴承:高温环境下耐磨性优于轴承钢。高强度齿轮:替代渗碳钢,减少热处理变形。
拉伯配资-股票配资股票-股票配资官方网-股票配资是什么意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